浅谈反垄断

浅谈反垄断

Scroll Down
小提示,本文编写于  1,260  天前,最后编辑于  1,313  天前,某些信息可能有些出入,仅供参考。

史上最惨双十一!

谁也没想到,原计划狂欢到底的互联网盛宴,竟然会变成群体“黑天鹅”:

阿里巴巴暴跌14%,市值蒸发7300多亿;

腾讯重挫11%,市值蒸发6800多亿;

美团狂泻19%,市值削掉3700多亿;

京东跟跌17%,1500多亿说没就没了;

不仅商品折上折,A股更是打骨折,靴子落地,一地荒芜。

HK

仅是ATMJ四巨头,就有两万亿市值灰飞烟灭,打折变成了打脸。

为什么今年的狂欢盛宴会变成一场血光之灾?

资本的恐慌,源于国家强有力的震慑。

fanlongduan01

圈外的朋友可能不知道,11月10日那天,国家突然放了一个大招:监管总局发布《关于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指南》。

大家千万不要小看这个《反垄断指南》,它带来的影响绝对不亚于一个核弹

我们先来看看什么是平台型企业?

说具体一点,平台企业就是电商平台、社交平台、金融平台、娱乐平台等等平台的统称,也就是我们俗称的互联网巨头。

说得更直白一点,这就是一份反阿里、腾讯、美团、京东等巨头垄断的普法书。

从1994年中国接入第一条64K网络专线开始,中国互联网已经狂奔了26年。

国家反垄断的铁拳为什么在这个时候突然打下来?

因为巨头们所作所为已经无法无天了!

第一,残酷的平台二选一

一个商家去了淘宝开店,就不能去京东和拼多多;

一个商家去了美团开店,就不能去饿了么;

一个平台用了支付宝,就不能支持微信支付;

……

2019年,卖微波炉的格兰仕和拼多多眉来眼去,某宝一怒之下掐断了格兰仕的店铺流量,直接导致后者20万台存货积压在仓库里,白白损失1亿多元。

现金流被断的格兰仕,现在都没缓过气来。

HKIPO003

这就是巨头霸道的价值观,它垄断流量优势,掌握了对入驻企业的极大话语权,乃至是生杀大权。

毫无疑问,这种互联网巨头高高在上。

实体企业是死是活?有没有现金撑下去?

对不起,平台利益至上,必须杀鸡儆猴!

第二,臭名昭著的大数据杀熟

什么是大数据杀熟?

就是同一件商品,平台根据顾客的画像和大数据,计算出哪部分顾客付款爽快、对价格不敏感,那么这部分顾客的价格就更高。

随便举个例子:

天猫有个88VIP会员服务,每年交88元,买东西就有折扣。

那么交了会费,就更便宜吗?

killu

一箱豆奶,普通用户62元,到了会员价就成了73块。

差别待遇,专杀熟客,这就是巨头本色——淘宝、美团、携程……一个都逃不掉。

第三,没有底线的超前点播

你永远不知道巨头的底线在哪里。

前段时间,某视频网站修改点播规则,要求付费用户再充一次会员,才能提前看大结局。

按理说,这种吃相只会让用户反胃,而对它的竞争对手来说,可以趁机拉拢用户。

但是在双巨头的天下,另一家视频网站竟然同样要求会员再充一次费。

这就是恐怖的垄断效应,平台没有替代者,随便怎么割韭菜,市场地位都稳如泰山。

到头来,消费者花了更多的钱,得到的却是不断缩水的服务。

在不够健全的市场规则下,巨头们有恃无恐地滥用市场支配地位、低于成本销售打垮竞争者、搭售不合理交易条件……中国互联网被搅得乌烟瘴气。

除了这些用户体验,还有更可怕的!

我们应该都隐约感受到了,互联网赢者通吃的趋势越来越明显。

原本我们以为新技术造就了新商业,规模效应会带来效率的提升,可事实却跑偏了。

当这些巨头形成了规模、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商业逻辑后,他们就通过垄断地位获取超额利润。

后果已经非常严重了。

首先,摧残商业体系

巨头是怎么产生的?

他们先通过补贴把渠道占领,形成垄断优势后,就向上、中、下三游露出獠牙:

对上游供应商:延长账期、增加扣点、增加隐性成本、流量费用越来越贵;

对中游员工:层层算计的人工智能,越来越高的KPI,将骑手、快递员、网约车司机困在系统里;

对下游用户:大数据杀熟,各种套路,各种霸王条款曾不出穷。

人们惊奇地发现,最后都是在给平台打工。

而此时传统渠道已经不复存在,想回也回不去了。

其次,扼杀创新

大树底下不长草。

不知大家发现没有,近年来,中国几乎没有再诞生创新型的企业。

每当有一波新的创业机会出现时,垄断巨头都会要求站队,要么用资本打压新企业,要么彻底收购这些创业公司,最后玩死。

看看那些年的共享单车和无人超市。

360创始人周鸿祎是这么评价巨头的:

大企业玩惯了这一套吸星大法,他们对付创业公司都叫卡位,趁你很小的时候做一个跟你一模一样的东西,然后通过自己更强有力的资源,更多的用户,通过交叉补贴,可以迅速把小公司摁死。

投资人的钱打了水漂,就不会再投资创业公司,创业公司资金不够,就永远站不起来。

毫无疑问,在巨头形成垄断后,中小企业创新空间被死死压制,很难有出头之日。

而几千万中小企业,恰好就是稳定就业、创造社会财富的最大基地。

这些年,互联网创造了巨大的财富,在中国富豪榜里,科技新贵们早已将制造、地产等富豪甩在身后。

然而,滚滚的财富背后却隐藏着寡头垄断、财富分化、996等等太多讳莫如深的话题。

在国家《反垄断指南》的约谈中,我们看到了27家巨头的名字:

阿里巴巴、腾讯、京东、美团、58同城、百度、奇虎360、搜狗、字节跳动、快手、滴滴、微店、新浪微博、多点、贝壳找房、拼多多、国美在线、饿了么、小红书、携程、苏宁、同程、贝贝网、云集网、蘑菇街、兴盛优选、唯品会。

这是前所未有的大变局!

更多的创新,更多元化的互联网格局,已经曙光初现。

我们不要忘了,1998年美国反垄断制裁微软,因为微软一家独大,其它公司无从发展。

此后,谷歌、Facebook等一大批巨头拔地而起。

知乎的一个留言,有点感触
人有私心资本逐利,垄断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暴利,只有让资本竞争才能保障无产阶级用时间换的钱有购买力,否则就会滞胀。
公有的垄断不算垄断,因为国家可以控制价格,而且公有制可以减少剥削,但是没有竞争加上腐败就会导致低效和落后,甚至于最终形成僵尸企业。
所以现在国企也在改革,也在和民营企业联合,也在升级改造。以现在的形势来看,科技是可能进一步突飞猛进的,要消灭剥削通过消灭私有制是一条死胡同,私有制产生就是因为有过剩,所以未来还是要从民主法治来保障无产阶级的利益。
工会必须建立起来,未来生产力越发达剥削就会越严重,所以必须增加福利,无产阶级应该享受到市场化的自由红利,这是唯一能避免将来可能发生的再一次无产阶级革命的可能。
那么有多少中小企业又将异军突起,属于年轻人的机会究竟又在哪里,犹未可知,且走着

记录加转载下有感触的文章,个人感慨,纯属兴趣,若有异议,可留言之。

反垄断指南附件(征求意见稿)

推荐观看:

  1. 反垄断指南
  2.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征集调查报告列表

阅读原文-TOP互联网